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盛若蔚:守正创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官方发布|行业资讯|浏览次数:1654
2023-11-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国家人文历史》作为人民日报社旗下的文化历史领域专业媒体,肩负着人民日报向文史领域延伸重要影响力的职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深耕主责主业,发挥优势专长,践行融合发展,在打造有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些特色。

筑牢“基本盘”,深耕“责任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近年来,我们立足自身特色与专长,筑牢“基本盘”,深耕“责任田”,把内容建设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持续提升精品创作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着力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国家人文历史》迅速组织采编团队策划出版专刊《能源的进化:从火种到“双碳”》,通过回顾人类能源发展简史,提出如何利用能源促进文明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思考,展望中国科技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贡献。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人文历史》注重将文化和历史有机结合,让读者在了解史实的同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我们策划推出的专刊《中国奇幻文学:从〈山海经〉到〈故事新编〉》《中国瓷器地图》《东方天际线》《中国动画百年》等一批专刊,文史结合、深入浅出,在普及历史知识同时,增强了读者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感受和认同。

为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重要名片等重要论述,我们策划推出了“三星堆考古进行时”专题,用众多文物的发掘过程、精美图片、专家解读展示了蜀地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推出的专刊《国家宝藏:195件不能出境的文物》,则对禁止出境的文物详细梳理,系统阐述国宝既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具象化的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史。

着力做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宣传阐释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使命。主流媒体必须始终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分析问题、把握大局,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我们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抓实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维度,宣传阐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对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推出的《雄关万里:打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专刊,系统介绍自战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长城的历史,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做了知识普及和宣传推广,受到文旅部好评。

2022年初,我们策划推出《冬奥会:冰雪运动进化史》专刊,全面梳理冬奥会发展史,为北京冬奥会营造良好氛围。2022年5月,国务院颁布修订后的《地名管理条例》,我们及时推出《地名里的中国故事》专刊,全景展现地名背后蕴含的深厚地理、自然和历史文化意蕴,专刊内容转化为图书上市后,又成功入选2023年6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着力做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国家人文历史》一直致力于讲好“五史”,引导读者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媒体有关建党的主题宣传报道很多。我们策划推出的专题《真理之路:早期共产主义者的上下求索》,真实还原党的早期组织上下求索、筚路蓝缕的动人历史,有力配合了建党百年纪念和党史学习教育。读者反馈,这期报道和电视剧《觉醒年代》一样好看,真切感受到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我们还推出《打卡红色博物馆》《文学经典中的红色记忆(上下)》《光影中的红色足迹(上下)》等专刊,从文物、文学、电影等角度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等专题则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反映中国人民不畏强权、绝不屈服的气节和精神;而《中国重返联合国》《新中国文物保护70年》《深圳特区40年》《走近大国重器,感受大国力量》等专刊,集中展示了新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着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家人文历史》一直秉承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着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养分、挖掘题材、策划选题。

中华诗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优美动人的篇章,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我们策划推出了《跟着李白去旅行》《杜甫的封圣之路》《苏轼的工作群》《苏轼的朋友圈》等一大批介绍古代诗词名家和经典诗词作品的专刊,并以“工作群”“朋友圈”等人们熟悉的词语作喻,用“旅行”等场景联通古今,通俗有趣地普及中华诗词文化,角度新颖,广受欢迎。今年9月,我们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中华经典诗词论坛,邀请专家学者、诗人、文学名家等交流研讨,有力促进了社会各界对于中华诗词文化的关注。

《汉服之始:汉晋服饰的考古与复原》《盛世霓裳:隋唐服饰的考古与复原》两期专刊,直观生动地普及中华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红楼梦之生活百科》《红楼梦之世情百态》等专刊,探索古代社会与生活,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史记阅读攻略》《二十四史选读攻略》《诗经诵读攻略》《中国古代兵书研读攻略》等系列专刊,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古代典籍。这些选题策划,有力提升了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进军“主战场”,唱响“主旋律”

截至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79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8%。这表明,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舆论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作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重要判断,提出“要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等重要论断。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流媒体必须担当作为,让主流声音占领网络主战场,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建强阵地,不断扩大主流舆论引导力影响力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我们立足“人文科普”定位,践行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努力把内容优势和影响力拓展到互联网,构建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的内容原创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我们利用杂志多年沉淀的优质原创内容资源,开发线上内容产品,制作移动端历史内容数字阅读平台“果粒历史”小程序,推出“听懂中国史系列”“听懂名著系列”等一批特色产品,成为小程序应用里的品牌小课,实现了优质内容的多次传播,扩大了受众覆盖面。

我们针对长音频业务领域应用场景日趋多元、深受青年受众喜爱的特点,大力开拓长音频内容创作业务,策划制作了《奇迹·新青年声音档案》《动听了!博物馆》《故宫的48种声音》等叫得响、传得开的大型音频系列专辑。其中,为庆祝建党百年制作的《奇迹·新青年声音档案》用声音讲述代表性党史故事,在腾讯音乐平台总播放量超8000万,位列军事历史榜第一位;《动听了!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网信办评为“2022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

我们大力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歌颂革命英雄,发起“我的家乡英雄”微博话题活动,与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中国新闻周刊、北京青年周刊、腾讯音乐等媒体平台,以及国家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和红色景点联动,号召网民通过实地探访和打卡,讲述建党百年来的家乡英雄故事。活动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4亿。

通过持续开拓,国家人文历史新媒体已成为文化历史领域的网上主流舆论阵地和头部内容平台,全网各平台粉丝超过1000万,稳居新榜公号全国500强之列,跻身文化类公号传播力第一梯队,年阅读量超过5000万次。

“以史为剑”,掌握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权

当前,百年变局正加速演进。我们将历史叙事与新闻报道相结合,主动设置议题,组织原创内容,接连策划特稿,参与国际舆论斗争,努力构建具有历史特色的中国话语、中国叙事。

2022年6月28日起,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头条连续3天推出原创系列特稿“起底美军舆论战黑历史”,梳理美军宣传造谣的黑历史,分析其霸凌讹诈手段,揭露其双标嘴脸,有力批驳其假和平真霸权的虚伪本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社瞭望智库、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澎湃新闻客户端等国内50余家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转载,全网总曝光量超过1.1亿。该系列特稿还被人民日报出版社结集成册,收入《看看“美式民主”》一书,发挥长尾效应。

今年5月31日至6月3日,我们继续主动出击,以“民族自决”为题,策划推出“揭批美式‘民族自决’伎俩的虚伪双标”系列新媒体特稿,全面分析“民族自决”理论的历史和现状,“剥洋葱”式一步步揭开美国抽象口号下的霸权内核,揭露美国嘴里的“民族自决”只是满足其地缘经济和政治野心的遮羞布及其双标的虚伪本质。超270家网络媒体转载系列特稿,全网总曝光量约1亿次。特别是在年轻群体聚集的抖音、B站、知乎等平台,网民纷纷自发“搬运”;还有网民把稿件做成二次元虚拟人主播播报。

两组系列特稿均采用公开的历史文本作为论据,充分利用外嘴外媒的报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增强了文章的贴近性和说服力。对美国霸权恶行的集纳及其自相矛盾的双标嘴脸的揭露,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反击效果。

善弹“合奏曲”,打好“组合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近年来,我们在巩固做强传媒主业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向数字化、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方向拓展,取得了一些突破。

传统与现代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为传统文化增添新的内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成功打造出多个文化节目。

《最美中国戏》是我们依托自身品牌特色优势和影响力,联合合作伙伴策划制作的一档原创戏曲节目,旨在以现代方式和手法宣传推广优秀传统戏曲艺术。节目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在颐和园、安徽会馆、隆福寺、先农坛等古典建筑和园林中全实景拍摄。美轮美奂的古典园林建筑与多姿多彩的戏曲艺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既为观众进入“戏曲世界”建立起一个十分契合的视觉连接点,又让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重新“活”了起来,使节目成功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隔空对话。《最美中国戏》以戏曲为核心,但没有拘泥于戏曲内容本身,除了戏曲嘉宾专业的唱段表演、技艺展示、文化讲解,还通过巧妙融入纪录、访谈、游戏、创演等多种环节,将情景剧、古典舞、街舞等艺术形式与传统戏曲进行碰撞、融合,作为发现和“打开”戏曲艺术的内核、外延及其背后的中国文化精髓的“钥匙”,探索戏曲与当代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同时,二次元虚拟偶像“麟犀组合”和“尤子希”的加入,为观众解读戏曲故事,更带来不同风格的表演,通过国风与科技的融合,创新诠释了戏曲魅力。《最美中国戏》第一、二季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播出,全网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0亿次,节目相关内容全媒体平台总曝光超60亿次,全网相关热搜热榜超140个,引发大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喜爱,成功实现“破圈”传播,带动了以戏曲为主题的文化节目制作热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21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获得第二十七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戏曲节目提名。

平台与资源整合,构建协同传播体系助推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时代,专业类媒体如何发挥“集团化作战”优势,构建跨媒体、跨平台、跨领域的协同传播体系?近年来,我们积极适应多元渠道传播规律,通过与专业平台强强联合,变“独奏”为“合奏”,实现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催化融合质变,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们联合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共同出品的文化节目《山海福地·福气来——2023新春福气夜》,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全网总观看量超过4亿人次,其中海外传播总量超600万人次;全网共发布节目相关短视频1000余条,累计播放量超过3亿人次;全网相关热搜热榜超100个,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6亿人次,B站评分9.9分,影视产业观察、传媒内参、综艺报等行业公众号对节目给予高度评价。

我们与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共同出品的纪录片《上新吧!福味》,整合“电视+新媒体+网络视频平台+农村金融机构+电商+国内顶级餐厅(名厨)”等资源,在传播推介福建特色农产品同时,把内容和传播转化为销量,促进了电商销售,推动区域性特色食材走上各大城市的餐桌,反哺当地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切实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节目登上全网热搜热榜共104次,全网总传播量超1.6亿次。

不久前,我们又和江苏卫视、优酷视频等平台联合制作出品了两档文化节目《万卷风雅集》《非来不可》,通过协同发力、优势互补,形成跨媒体、跨平台的生产和传播体系,成功实现“破圈”传播。《万卷风雅集》7月开播以来共斩获全平台热搜超170个,视频播放量超1亿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破15亿次,抖音话题播放量超1亿次。《非来不可》9月份首播后立刻成为热点,收视稳居同时段前列,截至10月底,节目共斩获全平台热搜408个,微博主话题#非来不可#阅读量4亿次,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0亿次。

线上与线下结合,立体传播放大传播

效能随着当下社会信息交流的速度与广度的加快加大,除了线上传播模式的融合,与线下活动的结合也是融合传播的重要手段。线下活动通常内容专、精、深,让参与者有直观感受,在各种新兴传播方式的冲击下,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画出网上网下同心圆,实现对受众更广泛的覆盖和更深入的传播。

今年9月,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参与承办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来自中宣部、文旅部、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沿黄各省区的领导,乌干达等国家驻华使节,国内外专家、学者代表共360多人出席本次论坛。论坛成果丰硕,获得广泛关注。特别是国际媒体对论坛作了充分报道,相关稿件被海外媒体转发2400多次。

作为专业类主流媒体,既要走正走稳,又要做优做强;既要让主流思想和主流价值成为大流量、最强音,又要让受众欣然接受、内化于心。下一步,我们将在体现自身特色、适应受众需求的融合发展道路上继续探索,以守正创新的正气锐气,以不负时代的精品佳作,更好地助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