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周宏春:探索“用炭不排碳”的煤炭利用新途径

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官方发布|行业资讯|浏览次数:4257
2022-05-09

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双碳”发展道路,应从以煤为主的国情出发,寻求“用炭不排碳”的化石能源利用新途径。在重视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同时,在蓄能、智慧化调节方面“补短板”,形成源-网-储-用一体化体系。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强化能源保供,通过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方式,2022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一方面要保证能源供给安全,另一方面要推进绿色能源转型,在“双碳”背景下,尤其是在国际局势紧张和国内疫情防控双重影响下,如何优化能源结构,动态平衡能源供需,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

  中国能源报:经历了之前的煤炭去产能周期,当前要扩大煤炭供给,您怎么理解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

  周宏春:目前,我国煤炭自给率达到96%,探明储量和开采量远超油气,且基本具备了现代化开采和按需生产的条件,与此同时,现阶段风、光、水等非化石能源稳定性、连续性差,所占比例小。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纵向来看,2021年以来,一度出现煤炭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电力供应趋紧的局面。近几个月,受国际局势影响,国内外煤炭价格倒挂明显,3月份煤炭进口量下降近40%。从能源安全角度讲,需要扩大产能以保障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生活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增加煤炭供给不等于简单地扩大煤炭消费,煤炭保供也需要坚持清洁低碳。扩大产能主要是布局一批竞争力强、现代化程度高、拥有完善的跨区域输送和集散条件、抗压能力强、安全保障性好的现代化煤矿,同时抓住政策调整机会,做好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工作。

  中国能源报:现阶段,煤炭保供兜底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宏春: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油气对外依存度高,而煤炭自主可控,储量丰富,发挥这一主体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作用对于保供兜底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扩大产能释放,保持正常生产销售及发运,做好产销衔接,特别是把保障电煤供应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同时这也是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和主动权的底气和砝码。

  这需要从供-输-销角度要做好三方面工作:生产侧主要是扩产能、稳库存,输送侧要加强中转储备,使用侧要适应不断增长的新能源电力,这也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必然,需要通过节能减排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等,根本性地巩固煤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探索“用炭不排碳”的技术路线。

  价格方面,随着煤炭需求淡季临近,其价格从高位回落。由于夏季风、光、水等新能源能充分发挥价值,可保障工矿企业正常运转,煤价基本会控制在合理区间。

  中国能源报:煤炭将在“双碳”目标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实现煤炭产业和“双碳”目标之间的完美结合?

  周宏春:《“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立足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因此,“双碳”不是一刀切地不要煤炭和煤电。推动电力系统向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进化,短期内离不开煤电支撑,这就需要通盘考虑,先立后破,做好平稳过渡,兼顾能源转型与安全保障,加快集风、光、水、火于一体的现代能源大基地建设。

  “双碳”目标下,煤炭生产应形成优质高效的数字化、智能化新产业和新业态。煤炭产能收缩和释放与新能源发电应建立动态联动响应机制,以科技赋能设备智能化、采掘无人化、运行自动化和地面无煤化,推动煤炭供给动态调节和电源规模配比科学化,这也是建立现代煤矿体系的有力抓手。

  个人认为,具有中国特色“双碳”发展道路,应从以煤为主的国情出发,寻求“用炭不排碳”的化石能源利用新途径;在重视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同时,在蓄能、智慧化调节方面“补短板”,形成源-网-储-用一体化体系;发挥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并给颠覆性技术留下足够的空间。